森林防火监控方案


系统总体设计

1.1 设计思路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是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联网系统,以森林防火平台软件为核心,在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各个林区防火监控系统的全方位管理。 
前端视频监控点设定在林区的制高点,通过光纤传输网或微波网络与指挥中心网络点对点联接。在监测到有火灾信号时,系统会及时将前端实时画面传递到主站指挥中心。
1)采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热成像原理,探测林区热辐射,通过不同目标温差实时成像,搭配了测温模块可全天候对林区扫描检测,当测得温度及温差数据符合林火特征时,系统发生报警,及时让防火值班人员掌握林区火灾隐患,及时制定灾害扑救方案等。 
2)采用与环境信息相结合的综合监测,可以实时的了解当前监控点的风力、风向、温湿度、烟雾等数据,为森林防火指挥提供有力数据信息,满足当前森林防火的各种要求。 
3)采用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可视化化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森林防火提供信息支持。 
4)采用透雾成像技术,由于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安装在林区的山上,山区经常浓雾弥漫,普通的镜头无法达到正常的监控效果,使用透雾镜头解决了山区雾大,成像难的问题。

1.1 设计原则

1)可靠性:
硬件可靠性:系统按照监控现场的环境要求选用图像监控设备,能够适应现场的恶劣环境。摄像机和镜头采用专业产品。
软件可靠性:操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用户管理:用户等级管理和密码管理相结合,不同的操作人员具有不同的权限,禁止越权操作。
充分考虑到森林防火工作的连续性要求。整个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2)先进性:
先进的视频压缩格式:采用H.264格式压缩视频流,压缩过的图像传输给森林防火的各级指挥中心。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带宽占用大大减小。 
系统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信息社会迅猛发展的趋势积极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技术应用上适度超前,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完全能保证先进性。
3)灵活性: 
录像可调节图像质量与带宽占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灵活的控制功能:在各级指挥中心的图像工作站上可以对选择的摄像机进行控制。
4)可扩展性: 
灵活的组网方式,方便监控点的增加。 
系统预留了其它功能接口(如电子地图等),系统设计留有充分余地,以方便今后系统的扩充和升级。为此,所选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在必要时可随时增加前端及其控制模块,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扩展性,有效的保护用户的投资。 
充分考虑到指挥中心工程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在保证子系统总体上的先进性和合理性,采用集中管理、操作,分散控制的模式。总体结构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又便于升级、换代,使整个智能化系统可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
5)易操作:
监控系统的操作具有灵活简便,易于掌握的特点,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使用及维护,使整个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
在适应多功能需求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检索、查询,为森林防火中心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和充分的决策依据,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增值的服务。
6)开放性: 
考虑到系统发展的需要,使系统与未来扩展的设备具有互联性与互操作性,能很方便地融入网络之中。

1.2 设计目标

1)远程视频监控以直观、真实、有效而被广泛应用在许多重点防范地区。
通过安装红外热成像、可见光摄像系统全天候监控林区,观测森林火情、对初发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护。使火灾隐患消亡在萌芽状态; 
2)远程视频监控能在森林发生火灾时把现场的图像传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监视前端摄像机图像指挥调度救火,最大限度的能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3)远程视频监控能真实记录火灾发生前救火过程中以及救火以后现场的真实情况从而对火灾进行处理,提供有效真实的资料; 
4)森林防火消防中心可对火情及现场情况进行实时观察,以便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协调调度指挥;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可远程对前端的云台进行上下,左右控制;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能记录火情发生,发展和消灭的整个过程,对以后的火情的预防,治理提供真实有效的直观资料。 
7)山上需要24小时不间断供电,满足所以设备用电需要,根据目前技术条件设计采用相应的供电系统,保证山上不具备布线条件的监控点设备不间断供电,正常工作。

1.3 系统架构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由前端系统、传输网络、各级指挥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
 


省级指挥中心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通过专网线路连接国家林业指挥中心、市级指挥中心和部分其他单位。市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线路分别和省指挥中心以及区县级指挥中心连接,市级指挥中心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实现和省级及区县级的平台进行联网。区县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线路连接市级指挥中心,同时部署视频监控平台软件和市级平台进行联网。前端系统通过光纤线路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无法通过光纤线路连接的前端系统,通过微波方式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1.3.1 前端系统

前端系统对林区现场的图像及环境信息等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及上传,并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自动化联动。

1.3.2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可采用光纤传输网络,可将摄像机、镜头拍摄的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无有线传输条件的前端,采用微波方式,将摄像机、镜头拍摄的现场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1.3.3 指挥中心

区县指挥中心可管理所辖林区的所有设备,接收由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市级指挥中心可接收下属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省级指挥中心可接收下属林区上报的视音频及环境信息,同时可以满足用户视频信息查看、林区设备控制的需求。

系统特点

2.1 设备防雷击

系统前端设备除了电源部分采取了必要的防浪涌保护接地等措施外,对云台等设备本身也采取了部分防雷击保护措施,云台护罩内对所有的信号输入线路(例如:视频线路、控制线路、网络线路、低压控制线路)全部进行了电磁屏蔽和防浪涌保护措施。

2.2 前端防结雾

一些时节容易发生多云多雾现象,特别是秋冬时节有恰好属于防火期,属于森林火险高发时期。为了在这段时间保证图像监控系统运行的完好和图像的清晰,所以前端设备的防凝雾功能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对前端设备采用密封加隔离的防护措施,防护等级可达到IP67,内部集成加热模块和风扇,防护罩内部设备不会发生结雾和凝水现象。

2.3 防雾监控功能

林区可能存在多雾天气,结合安防监控领域的视频图像透雾的特殊要求,开发了一种实时视频透雾技术。该技术基于大气光学原理,区分图像不同区域景深与雾浓度进行滤波处理,获得准确、自然的透雾图像。

2.4 火情自动报警

设备利用远红外热成像设备实时探测目标环境的辐射强度,通过嵌入式DSP对辐射强度进行分析,筛选出辐射强度比较异常的点,当检测出有超出设定的热点阀值时发出报警信号,通过自动报警装置产生报警。
 

 

2.5 火点自动定位

监控系统发现火点或热点自动报警后,利用回传的数字云台俯仰角、方位角及站点的地理位置信息(经纬度),计算出火点的具体位置。 
当前端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发现火点时,在GIS系统中,标记出火点的相应位置,并用闪烁的方式给予提示。

2.6 报警信息统计

系统支持报警统计功能,提供对平台报警数据的统计分析,分析的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示。支持报警统计报表时间粒度:年、月、周、日,统计对象:按报警事件、报警级别。
系统支持报警信息统一展示,提供专用报警中心,集成展示实时报警、历史报警数据,包括报警相关的视频、录像、图片信息。

2.7 视频联动控制

当前端红外对射探测器探测到入侵目标时,同时该目标已进入视频监控区域后,视频控制系统将自动进行联动,完成自动开启,也可通过值班人员手动打开和调节控制相应区域的视频摄像头,完成对入侵目标的识别、判断和跟踪。

2.8 视频质量诊断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能够对前端设备的图像质量进行智能分析,并对视频图像的清晰度(图像模糊)、噪声干扰(雪花点、条纹、滚屏)、亮度异常(过量、过暗)、偏色、画面冻结、视频丢失、云台失控等常见摄像机故障进行检测。

前端系统设计

3.1 系统概述

前端系统主要以红外热成像摄像机为核心满足日常森林防火监控需求,同时整合信息地理系统、环境量信息等实现森林防火综合监控。适宜于远距离大范围全天候监视。可以看清5公里远的目标、室外防护罩给摄像机和镜头提供全天的防护、云台可以360°旋转,为了确保图像不抖动,摄像机的固定方式都将进行最牢固稳定的安装。

3.2 前端典型架构

在光纤线路可达的地点,可采用有线传输的方式,各监控点通过光纤线路连接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在光纤线路不可达的地点,可采用微波传输的方式,各监控点通过微波传输将数据发送到区县级指挥中心。

 

3.3 红外热成像摄像机

红外热成像视频是远红外热图像,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可形成物体表面的热图像。且克服雨雪雾的能力较高,所以在夜间以及较恶劣气候条件下,采用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可以对各种目标进行可靠监控及预警。 
为使热成像探测火灾的准确性更高,可以搭配可见光摄像设备做为热成像火灾探测的补充,当热成像发现火灾点时,由控制人员通过可见光摄像画面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即可实现林火的准确预警。

集成了红外热像仪,彩色摄像机,可同时输出两路视频,具有热像仪超温检测功能,白天热成像检测到高温目标,同时可见光摄像机检测到火源时,云台停止巡航,并向远程监控主机发送报警信息,报警信息包括:机器ID,云台水平和俯仰角度,超温区域的坐标(左上角和右下角)。夜间由于环境干扰较少只需要热成像检测到超温目标即可认定有火情。
1、热像仪测温报警功能 
红外图像反映了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能量就越多,相应的数字图像值就越大,由于着火点的温度远大于环境温度,通过实时检测红外图像,便能及时发现高温目标,输出报警信息给云台,同时在画面上标识出超温区域。
2、报警信息传输
发现火情后,云台停止巡航,将报警信息再加上机器ID,报警时的俯仰和水平角度打包后通过RS485传给视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通过网络传给上位机报警软件。停顿一段时间后,云台重新开始巡航监控。

3.4 空中巡查平台(无人机)

 

由于林区地势复杂,在实际监控网络中,存在多处安装设备条件不具备、人员不可达等盲点,如悬崖、峭壁、山涧、野山等。空中巡查平台的配备是林区立体化安防的有益补充,其主要用途是应对自然灾害、人员失踪、遇险等紧急突发事件。
安全稳定
采用 V 型 8 旋翼设计,主要结构部件均采用质量强度比极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保证机身结构强度、刚度的同时大幅减轻重量。快速的响应频率使你获得流畅的操纵感。
便携易用
所有机臂均可向下折叠、配合 1552 折叠桨,可使整机运输体积最小化,方便运输携带。您只需抬起机臂、锁紧机臂卡扣、给系统上电,就已经进入了飞行就绪状态,大大缩短每次飞行的准备时间。
安全可靠的电源分配设计
独有的压片式电源线插座,提高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电源走线。高效、可靠、安装方便,用户不需要做任何焊接工作便可完成整机组装。镀金的金属支座和压片组装后焊接到下中心板,机臂的电源线耳通过螺钉拧紧到压片和支座之间,提供高安全可靠的供电线路。独特的方形螺钉设计,既可以方便螺钉的拆装,也可以通过四边形外边和中心板保护盖的方孔定位配合,防止螺丝由于机臂的震动而出现松动的现象,确保供电的安全可靠。
云台下沉设计

新一代减震设计
全新的悬挂设计以及电机减震设计,大大降低云台系统的震动,更利于拍摄作业。新电池托盘位置设计,方便用户安装电池,电池更加稳固。云台安装架下移设计,集合系统标配收放起落架,给镜头以更广阔的拍摄视角。

3.5 环境监控报警主机

环境监控报警主机可以通过开关量接口跟红外对射连接,通过4-20mA模拟量接口、开关量接口、RS-485串口与各类传感器连接,对各种数据进行汇集,处理成数字信号,并可以提供向上的接口供指挥中心访问、管理。

3.5.1 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采用传感、变送一体化设计,采集温湿度数据,进行数据校正转换,转换成4-20mA电流环信号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温湿度模拟量能实时上传主控中心,控制中心能随时查阅林区的环境温湿度,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5.2 风速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顾名思义是测量空气流速的仪器,仪器内的转速传感器能把风速转换成4-20mA电流环信号上传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能把现场风速实时上传主控中心,控制中心能随时查阅林区的风速,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5.3 烟感传感器

现场配置有不同数量的烟感等火灾探测器,来监测烟雾报警情况。可通过开关量连接至环境监控报警主机,当检测烟雾时能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并可联动摄像机预置位查看现场实际情况。

3.6 报警系统

考虑到市面上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的价格比较昂贵,建议在每台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周围增设一套防盗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分别由报警主机、4个红外对射及一台高清网络球机组成。当检测到有异常行为时,报警主机将报警信息传输到后端平台,后端平台联动球机跟踪目标对象,实时放大现场画面,起到防范报警作用。

3.7 供电系统

指挥中心采用普通办公用电,为防止意外停电,中心使用UPS电源,以保证最低8小时持续供电。
前端系统的供电方式主要是太阳能以及风能,采取“风光互补”方式发电,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同时供电。

3.7.1 太阳能供电

太阳电池供电系统在微波通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使用费用低,可靠性高 ,无需维护等优点,受到林业部门的欢迎。用于监控点太阳能电源系统,根据地区环境的太阳能辐射数据进行计算,整个设计按照负载功率50W,连续日工作时数为24小时,即使在阴雨天也能独立供电3天。

选择太阳能方式之前要考虑安装的地方是否真的合适安装与使用太阳能,例如某些地区的日照时间短,或者比较阴暗,都有可能并不适合安装使用太阳能。太阳能供电具备以下特点:
1)配合无线传输方式能够彻底无线化;
2)无缆式独立供电,组件灵活、小巧,方便安装与组网;
3)全低压直流供电方式,能源利用效率高安全性好;
4)维护费用少造价低;
5)传输不受距离和地形限制。
选择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太阳能蓄电池的功率,在功率不足的情况下通常结合风能发电使用,这种方式即称为“风光互补”。

 

3.7.2 风能供电

 

选择风能方式之前要考虑安装的地方是否具备使用风能的条件,是否处于大风比较多的地区,选择什么类型的风能发电机组。风能发电的特点即蕴量巨大、可以再生、分布广泛、没有污染。三大弱点是: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

3.7.3 UPS或蓄电池

UPS就是不间断电源,它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元件,稳压、稳频输出的电源保护设备,它可以解决电力的断电、低电压、高电压、突波、杂讯等现象。UPS 还有个优点是反应迅速(响应时间短),如果采用后备式,而且蓄电池配置合理的话,可以有效延长用电设备的“续航”时间。
普通蓄电池大致可分为铅酸式、胶体式和锂电池三大类。
铅酸式:其容量较大,充电时间短,放电电流大;但是体积较大,酸液容易泄露,充电时产生的氢气和硫对周边的设备有一定的危害性。
胶体式:体积小,能够以任何角度或体位放置,充电时间较短;缺点是容量不是很大。
锂电池:锂电池综合了上述两种电池的优点,而且放电电压平稳,持续放电时间较长,但是价格较高。
在工程选择时主要考虑输出电压,响应时间以及续航时间等因素。

3.7.4 农电供电

在工程中前端基站大都在森山老林中,附近并没有农电线路。但在少部分地区还是使用农电供电的。这种方式能够部分替代风光互补方式供电。在农电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电压稳定性、搭线难度、价格等因素。

3.8 防雷系统

为确保监控系统可靠、稳定地运行,系统需进行合理、优化的防雷设计,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1)避雷针 
对于支架安装的摄像机,由于位置较高,可能会受到直击雷的危害,因此需安装避雷针,采用扁钢或其他等效导体作为引下线,泄放雷击放电电流。避雷针的架设需要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进行设计,确保林区设备(摄像机、终端盒)处于直击雷防护范围内。
2)接地
摄像机外壳、摄像机支架及场地终端盒等应进行可靠接地,接入接地系统。 
3)线缆防雷器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雷击能力,除设备需具备防雷功能外,电源线应满足三级防雷要求,弱电线路应采取防浪涌措施。各类可能引入雷击的线缆应加装各种防雷器。对于模拟摄像机,建议采用三合一(电源、视频、485线缆)防雷器;对于网络摄像机,建议采用单相电源防雷器及机架式网络信号防雷器。

传输网络设计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中,省、市、区县三级指挥中心通过专网连接。区县到前端的连接可采用有线、无线两种方式进行连接。

4.1 专网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性文件中详细提出了电子政务网由电子政务内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组成。党政机关业务网络与国际网物理隔离。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的不断发展需要打开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端口,从而降低了安全性,让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不敢使用其承载业务信息。基于上述考虑,国家在两网的基础上增加了政务专网。政务专网是党政机关非涉密的内部办公网,主要用于非涉密信息的传递。实际工程项目中,专网的带宽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从2M-10M不等。

4.2 有线传输

为确保信号传输的质量,在有条件使用有线传输的情况下建议森林防火监控系统从前端到后端指挥中心的传输采用光缆传输。传输网络架构图如下所示:

 

4.3 无线传输

当前主要的无线传输方式分为模拟微波无线传输方式以及数字无线视频传输方式。
对于模拟无线微波传输这种方式采用不同的波段直接传输监控摄象机采集来的模拟信号。优点是信号损失度较数字方式要小的多,适合高质量视频传输的需要。数字无线视频传输与模拟相比,设备造价低,延迟较大,图象质量相比下较差。其运做原理是将监控摄象机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过编码后转变为数字信号,在无线网络上传输,因此在中心接设备的时候一般是通过网线接入的,无法直接接入模拟终端,比如监视器之类的设备。当然如果进行解码器的还原处理后还是可以接的,但是由于视频信号经过了模拟转数字的质量损失后,再进行数字到模拟的还原。因此画质的损失比较严重。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字无线微波有GSM,CDMA,WI-FI,WIMAX,4G/5G等形式。常见的设备有无线网桥,无线视频服务器,视频编解码设备等。

 

4.3.1 微波传输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传输方式不可能采用有线或光缆。因此应首先考虑无线微波传输方式,无线微波传输方式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图像实时传输、清晰,并且可根据传输距离的远近、现场自然条件的不同,其功率的大小可以按要求配制,在遇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可采用微波中继(图像/数据)系统。 
微波是一种频率超过1GHz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在毫米~厘米数量级,其波长比普通无线电波更短。微波传输类似光线直线传输,是一种视距范围内的接力传输。由于微波的波长很短,因此它不能像中波那样可以沿着地球表面传输,因为地面很快就把它吸收掉了;它也不能像短波那样可以通过电离层反射传输到地面很远的地方,因为它能够穿过电离层逸入太空。由于地球表面是一个曲面,所以微波只能在视距范围内作直线传输,因此决定了两个微波站之间的传输距离不能很远,一般在50km左右,否则将不能获得较稳定的传输特性。当前使用的频率是2.4-5G赫兹波段(民用波段)。

4.3.2 4G/5G传输

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参考运营商在项目区域的网络覆盖以及质量情况。

指挥中心设计

5.1 省级指挥中心

省级指挥中心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视频质量诊断服务器、级联服务器、工作站、解码设备、显示设备等组成。通过专网线路和国家林业局指挥中心、市级指挥中心、其他单位连接。

指挥中心大屏能够观看到如下图象效果,确保对森林火灾进行发现、监控、控制。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建设,将实现一下功能需求:
1)实时视频监视 
利用建立分布在各野外监控点,获取覆盖范围内的监控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在正常情况下摄像头工作在自动巡航扫描方式,观测人员在指挥中心可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林木地貌、道路、人员等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系统可进行全程录像,若遇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及时将红外及可见摄像头从自动状态下转为手动状态,并对相关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放大(可见光),以便仔细全面地进行观测分析。
2)远程控制
主控中心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林区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
3)火情识别报警:
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系统具有的火情识别功能,可及时告警并联动报警录像,提醒值班人员察看显示画面,及早发现火情及火点位置; 
4)火灾定位:
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绑定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同时,系统具备实现人工定位功能。
5)语音对讲 
在瞭望台可配置语音对讲设备,通过对讲设备中心工作人员可指导日常林区巡检员巡检工作及应急抢险灭火工作。 
6)录像回放 
对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存储,记录事故前后的现场情况,记录事故抢险过程;通过网络调用回放录像,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资料,为事故分析和事故处理提供帮助,并为事故处理和标准化作业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7)配置维护 
能对林区摄像机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
8)与GIS系统相结合 
监控系统与GIS相结合,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地图基本操作功能,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可视化管理,为防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

5.2 市级指挥中心

市级指挥中心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级联服务器、工作站、解码设备、显示设备等组成。通过专网线路和省级指挥中心、区县级指挥中心连接。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建设,将实现一下功能需求: 
1)实时视频监视 
利用建立分布在各野外监控点,获取覆盖范围内的监控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在正常情况下摄像头工作在自动巡航扫描方式,观测人员在指挥中心可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林木地貌、道路、人员等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系统可进行全程录像,若遇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及时将红外及可见摄像头从自动状态下转为手动状态,并对相关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放大(可见光),以便仔细全面地进行观测分析。
2)远程控制 
主控中心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林区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
3)火情识别报警:
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系统具有的火情识别功能,可及时告警并联动报警录像,提醒值班人员察看显示画面,及早发现火情及火点位置;
4)火灾定位:
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绑定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同时,系统具备实现人工定位功能。 
5)语音对讲
在瞭望台可配置语音对讲设备,通过对讲设备中心工作人员可指导日常林区巡检员巡检工作及应急抢险灭火工作。
6)录像回放 
对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存储,记录事故前后的现场情况,记录事故抢险过程;通过网络调用回放录像,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资料,为事故分析和事故处理提供帮助,并为事故处理和标准化作业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7)配置维护 
能对林区摄像机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
8)与GIS系统相结合 
监控系统与GIS相结合,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地图基本操作功能,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可视化管理,为防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

区县级指挥中心

区县级指挥中心由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级联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工作站、解码设备、存储设备、显示设备等组成。通过专网线路和市级指挥中心连接,通过光纤线路或微波跟监控前端连接。前端监控点数据统一存储在区县级监控中心。
(网络架构图同省市级)
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建设,将实现一下功能需求:
1)实时视频监视 
利用建立分布在各野外监控点,获取覆盖范围内的监控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监控。在正常情况下摄像头工作在自动巡航扫描方式,观测人员在指挥中心可观测到一定范围内的林木地貌、道路、人员等红外及可见光视频图像,系统可进行全程录像,若遇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及时将红外及可见摄像头从自动状态下转为手动状态,并对相关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放大(可见光),以便仔细全面地进行观测分析。
2)远程控制
主控中心通过客户端和浏览器可对所辖林区的任一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的上/下/左/右和镜头的变倍/聚焦,并对摄像机的预置位和巡航进行设置控制应具有唯一性和权限性。
3)火情识别报警:
当监控摄像机扑捉到林火时,系统具有的火情识别功能,可及时告警并联动报警录像,提醒值班人员察看显示画面,及早发现火情及火点位置;
4)火灾定位:
利用前端采集系统中的数字云台,在地理信息系统里将每一个监控点进行地址编码,同时将每一个监控点的坐标直接绑定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地理信息系统一旦接收到特定编码的数字云台回传的位置数据,通过建立特定的位置转换数学模型,实现定位功能。同时,系统具备实现人工定位功能。
5)语音对讲
在瞭望台可配置语音对讲设备,通过对讲设备中心工作人员可指导日常林区巡检员巡检工作及应急抢险灭火工作。
6)录像回放
对监控视频进行实时存储,记录事故前后的现场情况,记录事故抢险过程;通过网络调用回放录像,提供事故发生时的资料,为事故分析和事故处理提供帮助,并为事故处理和标准化作业教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7)配置维护
能对林区摄像机进行校时、重新启动、修改参数、软件升级、远程维护等功能。管理员不必到达设备现场,就可修改设备的各项参数,提高的设备维护效率。
8)与GIS系统相结合
监控系统与GIS相结合,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实现地图基本操作功能,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分析预报,森林防火工作的可视化管理,为防火提供直观的规划和决策支持。

6.1 硬件设备组成

指挥中心平台对前端监控资源进行整合,对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省级平台通过森林防火专网与地区级平台的级联服务器通信,级联服务器把命令转发至其他应用服务器实现对前端资源的监控。
平台主要由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存储设备、解码设备、网络交换机、防火墙、大屏显示设备等组成。为保障前端系统的监控质量,平台需具备完善的机房基础保障和先进的网络设备、丰富的网络带宽和光纤资源;为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平台的网络采取双网配置,所有设备都冗余配置在两个不同的网络中。

6.1.1 服务器

指挥中心的服务器可以分布式部署、独立运行,各服务器都可以支持应用集群的方式冗余进行配置和在线扩充,具备彼此的应用服务器接管能力。
服务器统一采用PC服务器;服务器应具备多CPU系统、高带宽系统总线、I/O总线,具有高速运算和联机事务处理(OLTP)能力,具备集群技术和系统容错能力;服务器应支持双路独立电源输入,采用机架式安装。 
各级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有以下服务器:中心管理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级联服务器等。其他软件模块可安装在这些服务器实现功能。
管理服务器
管理服务器是综合监控系统的核心单元,应实现前端设备、后端设备、各单元的信令转发控制处理,报警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以及业务支撑信息管理,同时也需要提供用户的认证、授权业务以及提供网络设备管理的应用支持,包括配置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等等。 
地区级指挥中心的管理服务器应能满足对全地区林区视频资源接入及设备的管理需求。
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媒体处理单元,实现客户端对音视频的请求、接受、分发,流媒体服务器仅接受本域管理服务器的管辖,在管理服务器的控制下为用户或其他域提供服务。
流媒体服务器可实现集群部署,可实现分布式部署,即可向前端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也可以接受客户端设备或其他流媒体服务器的会话请求。
流媒体服务器能接受并缓存媒体流,进行媒体流分发,将一路音视频流复制成多路。
存储服务器
存储服务器是网络存储的管理者,集中配置以海量存储方式实现录像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录像任务。存储管理服务器通过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支持DAS、NAS、IP-SAN各种存储设备;支持集中存储管理模式,也支持站端控制主机分布式存储方式;支持PB级海量音视频数据存储、快速检索;支持灵活的备份策略;支持数据自动修复技术(数据补录),支持报警集中存储和重要事件集中备份管理。
级联服务器
级联服务器主要用于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它将本平台需要向其他平台传输的信令、音视频流转换成标准的协议,发往其他平台的通信服务器,同时将收到的采用标准协议的信令、音视频流转换成本平台所能解析的协议语言,送往其他服务器进行分析操作,由此实现平台与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选型原则
考虑到综合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指挥中心所有服务器需采用在森林防火行业有实际应用的知名品牌。

6.1.2 客户端

配置客户端
配置客户端负责对平台内部进行大屏幕配置、权限管理、录像管理、告警管理、安全管理、电子地图管理、模拟量数据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及林区摄像机、灯光等系统的配置管理。 
B/S配置客户端专门用于对系统进行维护、配置和管理,满足配置客户端需要实现的功能。
监控客户端
监控客户端负责对所辖林区的摄像机视频和录像信息查看,电子地图管理,模拟量数据实时曲线浏览和历史数据检阅及摄像机、灯光等系统信息的获取和控制。
C/S控制客户端专门用于对系统视频、环境信息调阅,对设备进行操作、控制,满足控制客户端的要求。
选型原则
指挥中心工作站可采用普通PC,建议采用在森林防火行业有实际应用的品牌。

6.1.3 存储设备

主站系统由于管理着下属成百上千的设备,需对站端视频录像和数据进行存储。数据需通过数据库进行管理,NAS对于读写频繁的数据库系统,不是很适合。对于数据库存储这种读写要求使用率高的任务来说,IP-SAN比较合适。 
IP-SAN,即基于IP以太网络的SAN存储架构,随着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使IP-SAN对SAN技术进一步的拓展。它使用iSCSI协议代替光纤通道(FC)协议来传输数据,直接在IP网络上进行存储,iSCSI协议就是把SCSI命令包在TCP/IP包中传输,即为SCSI over TCP/IP。IP-SAN架构不必使用昂贵的光纤网络、FC-HBA卡和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而是使用IP以太网络、以太网卡和iSCSI存储设备。相比FC-SAN,IP-SAN存储架构要廉价的多,而且实施起来更容易。
与FC-SAN类似,IP-SAN也可以将存储设备分成一个或多个卷,并导出给前端应用客户端,客户端计算机可以对这些导过来的卷进行新建文件系统(格式化)操作。客户端计算机对这些卷的访问方式为设备级的块访问,IP-SAN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磁盘,块级访问的特性决定了iSCSI数据访问的高I/O性能和传输低延迟。
IP-SAN继承了IP网络开放、高性能、高可靠性、易管理、可扩展性强、自适应性强的优点,存储方式灵活,实现存储网络与应用网络的无缝连接,并提供了优良的远程数据复制和容灾特性。
IP-SAN存储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l具有高带宽“块”级数据传输的优势。
l基于TCP/IP,IP网络技术成熟,具有TCP/IP的所有优点,如可靠传输,可路由等,减少了配置、维护、管理的复杂度。
l可以通过以太网来部署iSCSI存储网络,易部署,成本低。
l易于扩展,当需要增加存储空间时,只需要增加存储设备即可完全满足,扩展性高。
l数据迁移和远程镜像容易,只要网络带宽支持,基本没有距离限制,更好的支持备份和异地容灾。

6.1.4 解码设备

机架式解码器产品硬件结构设计上参考ATCA标准,用于将前端网络视频信号解码输出上电视墙,支持解码多种编码格式网络视频,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协议,支持多种模拟信号输出接口,专为视频监控系统的部署与管理而设计的一体化电信级机架式解码器。

6.1.5 大屏显示设备

指挥中心配置有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林区相关信息会显示在大屏幕综合显示系统,充分利用大屏系统超高分辨率、超高对比度的显示特点。 

6.1.6 短信模块

短信模块(俗称短信猫),是一种基于无线GSM技术的工业级MODEM,内嵌GSM无线通信模块,插入移动运营商的手机SIM卡后,可用来收发短信。
短信模块通过串口数据线和管理服务器相连,在平台软件中可以配置报警联动短信功能,当林区发生报警时,通过短信模块把报警信息及时发送给相关负责人。

6.1.7 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使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Security Gateway),从而保护内部网或专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主要由服务访问规则、验证工具、包过滤和应用网关4个部分组成。
防火墙是解决网络边界安全的重要设备,它主要工作在网络层之下,通过对协议、地址和服务端口的识别和控制达到防范入侵的目的,可以有效的防范基于业务端口的攻击。
防火墙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最基本功能就是控制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信任程度区域间传送的数据流。例如互联网是不可信任的区域,而内部网络是高度信任的区域。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允许你授权的用户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未授权的用户隔离在网络之外,以避免安全策略中禁止的一些通信,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你的网络。 
防火墙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入侵者必须首先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才能接触目标计算机,用户可以将防火墙配置成许多不同保护级别。主站系统需冗余配备1000M防火墙。
防火墙主要功能如下: 
1)通过源地址过滤,拒绝外部非法IP地址,有效的避免了外部网络上与业务无关的主机的越权访问。 
2)可以只保留有用的服务,将其他不需要的服务关闭,可以将系统受攻击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使黑客无机可乘。 
3)可以制定访问策略,只有被授权的外部主机可以访问内部网络的有限IP地址,保证外部网络只能访问内部网络中的必要资源,与业务无关的操作将被拒绝。
4)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所有访问都要经过防火墙,所以防火墙可以全面监视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活动,并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可疑的攻击行为。 
5)安装防火墙后,网络的安全策略由防火墙集中管理,黑客无法通过更改某一台主机的安全策略来达到控制其他资源访问权限的目的。 
6)可以部署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变换),使外部网络用户不能看到内部网络的结构,使黑客攻击失去目标。
防火墙建议采用主流品牌。

平台软件设计

专为森林防火用户量身定制的平台软件,软件可以支持超大规模的部署,能满足多级管理的应用需求。软件采用模块化构建方式,可应需裁剪;采用Web Service作为对外的服务接口协议,方便二次开发商集成;方便的增值业务集成;统一的平台内部协议;统一的部署和管理。采用模块化设计,部署方便,操作简便,还可根据森林防火自身管理要求和现状做进一步的定制开发,充分体现森林防火系统为管理带来的效率。

7.1 平台架构

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SOA将成为新一代网络服务的基础框架,其在传统的IT开发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将SOA的思想引入到森林防火平台软件的开发中来,有力的保证了我们设计的先进性。 
通过使用SOA的架构,以松散耦合的方式公开业务服务,更易于集成和管理复杂性、更快地整合现有系统;通过良好的分层结构,统一的接口服务,可以有效减少服务督察平台的复杂度。森林防火平台软件的架构层次如下图所示。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7.1.1 基础平台开发

对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加密、多媒体协议的封装,屏蔽差异,实现上层应用的平台无关性,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兼容性。

7.1.2 平台服务

在平台服务层我们提供了中心管理、认证授权、校时服务、流媒体服务、存储服务、网络管理、报警管理等通用服务外,还提供了电信级系统必须具备的负载均衡、双机热备等服务。

7.1.3 业务逻辑子系统

通过常用业务的归纳、封装,这层提供了视频、报警、智能、对讲、电子地图等监控安防业务,方便应用层调用。

7.1.4 应用系统

森林防火平台软件除了有传统的C/S客户端,也有基于最新WEB技术的B/S客户端,最大程度满足森林防火的不同场合下的需要。

7.1.5 Web Service接口

森林防火系统平台软件通过Web Service提供对外接口,这可以在异种操作系统、异种语言之间进行交互,也是和其他IT和业务应用程序集成的最好方法。

7.1.6 与林区自动气象站系统对接

视频监控系统可能需要与林区气象站系统进行对接,将气象站监测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各种环境量数据与监视系统进行整合,以求最大程度挖掘系统潜力,最大程度提升管理品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7.1.7 与林区已有GIS系统对接

视频监控系统可能需要与林区已有GIS系统进行对接,将摄像机位置、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预警位置的坐标数据与监视系统进行整合,两个系统间的交互通过接口和消息来通信,实现交互和消息的传递(服务调用),以求最大程度挖掘系统潜力,最大程度提升管理品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7.2 平台特点

森林防火平台软件在功能上有以下特点: 
1)支持海量设备接入。 
2)分布式监控,部署、升级灵活方便。 
3)集中管理,多级别控制,完善的用户权限定义。 
4)巡检设备和服务器工作状态,系统安全可靠。 
5)统一的报警管理,支持多种联动方式。

7.3 平台运行环境

7.3.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应为具有开放性、高可靠性和安全、通用、成熟的产品。
服务器推荐WindowsServer2008系统;
客户端推荐Windows7系统。

7.3.2 数据库

平台能够兼容所有数据库,可配置通用、成熟的商用数据库作为监控设备配置信息、监控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的存储及管理平台。
MySQL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熟的数据库系统,支持Linux平台软件,能够满足森林防火监控系统的要求,满足数据库操作主要为OLTP方面应用且不频繁的特点。
考虑到服务器的双机热备,采购的数据库需具备数据同步功能。

7.3.3 双机切换软件

为确保视频森林防火系统的稳定工作,系统采用了双机热备的方式,即部署两台软硬件配置完全一样的服务器,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另外一台服务器接替其工作。
双机之间通过以太网线和串口线进行“双重心跳侦测”,但还需部署软件切换软件,当备机侦测不到主机的心跳信号时,根据预设的软件规则进行主备切换。

7.4 平台模块

森林防火系统平台主要包括中心管理、存储管理、存储、流媒体、报警、网管、云台代理、客户端等模块,还可按需添加设备接入、智能分析、电视墙等模块。

7.4.1 中心管理模块

中心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管理服务。作为认证模块,支持AAA、PKI/PMI的集成;作为管理模块,对系统内的用户、角色、权限、前端设备录像设备、各种服务器进行集中配置管理;作为应用模块,提供各类业务,提供完善的日志管理和审计功能。
中心管理模块还集成有WEB服务、NTP全网校时等模块。
WEB服务为系统管理、流媒体、集中存储检索等所有应用服务器提供统一WEB访问配置界面,为前端设备提供统一远程监视查询WEB访问界面。
NTP全网校时能对监控专网内全部设备进行网络校时,保持全部设备时间统一,可由操作员发起手动校时或中心服务器启用定时自动校时功能。

7.4.2 存储管理模块

存储管理模块通过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支持DAS、NAS、IP-SAN各种存储设备;支持集中存储管理模式;支持PB级海量音视频数据存储、快速检索;支持灵活的备份策略;支持数据自动修复技术(数据补录),支持报警集中存储和重要事件集中备份管理。

7.4.3 流媒体模块

流媒体模块支持实时视频数据的转发及分发;支持存储数据的回放点播(VOD);支持Qos管理,对带宽进行合理使用;支持用户和事件的优先级管理;支持级联和分布式部署;支持视频流相关的统计信息。

7.4.4 报警模块

报警模块管理系统内各种报警事件及其联动处理,并可对报警消息进行分发及上传。支持的联动方式有客户端联动(视频图像、声光显示、信息叠加)、云台联动、通道录像、报警输出联动、EMAIL通知、短信发送、通道抓图等方式。提供完善的报警日志管理,方便事后查询检索。

7.4.5 网管模块

网管模块对系统内的网络运行状况,设备运行状况、服务器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和管理,并能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进行实时显示。主要提供资源清单管理、远程维护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日志管理。对各种维护数据可以进行查询、统计,并生成相关报表。

7.4.6 云台代理模块

云台代理模块可以实现用户根据权限拥有不同的控制级别,按优先级对云台进行控制;通过云台代理服务,可以去控制各种型号的矩阵,实现模数互控。

7.4.7 客户端

C/S客户端
C/S客户端主要用于实时监控图面的查看,平台客户端内置C/S客户端程序,可以在系统管理服务器认证下访问林区所有现场设备,实现轮循预览、语音对讲、报警处理、历史录像搜索回放、电子地图等功能;支持矩阵解码卡、解码器等设备大屏输出控制;还支持备份管理、日志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
B/S客户端
B/S客户端通过WEB浏览器对系统进行管理、信息发布、维护统计、实时监控和录像标签检索回放,采用WEB2.0技术,操作更顺畅、画面刷新速度更快,可作为应急指挥平台及非平台用户的主要监控程序。B/S客户端包括配置客户端、控制客户端。
配置客户端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资源配置:各种前端设备、服务器、监控屏组等各种实体的远程配置。
2)用户配置:管理系统所有用户的添加删除,权限分配等操作,具体分为用户,部门,角色管理。
3)录像配置:用来管理录像的存储,包括对前端设备的录像计划配置,集中存储的录像计划配置。
4)地图配置:用来导入和编辑电子地图的功能,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电子地图的图层并进行切换,具有超级链接功能,可以在地图上直接对视频、报警、对讲等设备进行配置。
5)系统状态管理:主要对系统内服务器和设备的运行状况、用户信息及在线数进行统计和显示,并显示异常信息报表、资产信息报表、资产故障率报表。
6)系统参数配置:对管理平台的系统参数、网域参数、级联参数进行配置,系统参数包括日志保存天数、设备校时、报警电子邮件账户、DDNS设置。

7.4.8 电视墙模块

电视墙模块支持软件解码大屏输出,支持解码卡、解码器、模拟/数字矩阵控制输出,支持键盘、3D摇杆控制,支持高清解码输出,支持文件回放上墙,支持报警联动上墙。

7.5 平台基本功能

7.5.1 视频监控

1)支持树形方式展开选择所需督察窗口的视频,实时监视个各林区的视频信息,支持多画面分割显示或回放同一林区多路实时视频或多个林区单路实时视频,支持一机同屏1、4、9、16画面等规格画面显示方式,还可以支持4、6、7、9、12、24画面多种规格画面的组合显示方式; 
2)支持组显示,可以在一个分组中配置多个摄像机和预置位绑定的显示项;
3)支持多台监控客户端及多个WEB用户同时查看任意林区的服务督察图像;
4)具备视频自动巡视功能(对森林防火系统的高清摄像机进行视频巡检,参与轮巡的对象可以任意设定,包括不同林区的视频、同一林区的不同摄像机、同一摄像机的不同预置位等,轮巡间隔时间可设置,完成轮巡任务的摄像机可自动复位);
5)具备摄像机自动复位功能,即可对督察点的摄像机设定默认监视状态,正常状态下摄像机保持默认状态,在控制完成的可设定的时间段内恢复默认监视状态;
6)支持对视频的手动录像功能,对任一帧实时视频抓拍后以JPEG或BMP的图片格式进行保存;
7)能将摄像机的号码及位置、摄像日期和时间等信息进行叠加,以便在监视图像上显示相应的必要信息,并可用汉字显示,所有字符的格式、内容等信息,均可由用户方便地自由修改。

7.5.2 录像管理

1)可以远程设置前端系统的录像规则,实现手动录像、计划录像、报警触发录像等录像方式;
2)支持IP-SAN、NAS存储的无缝存储,支持报警联动存储录像到IP-SAN、NAS,数据存储均最小单位精确到秒;
3)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显示、存储、检索、回放所选各林区的多个摄像机视频;
4)支持多个客户端同时按照报警事件、时间段、摄像机、存储位置等组合条件检索录像,支持从前端系统下载检索的录像和删除本地的录像,支持硬盘预分配技术,杜绝硬盘碎片,硬盘数据自动循环复写;
5)支持远程回放按照时间检索的历史视频、报警录像和计划存储的本地录像,回放支持单帧、慢放、常速、快速、进度条拖放等方式; 
6)支持回放视频的单帧抓拍,并可以在保存图片时由用户进行标注以方便查找。

7.5.3 存储管理

1)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平台对报警录像进行存储或按需设置存储;
2)录像存储格式为D1/4CIF可调,可根据录像保存的时间需求配置硬盘。

7.5.4 数据转发

1)支持对视频流、前端录像、控制信息、报警信息、语音对讲流等数据的转发,所有视音频数据的编码格式和控制信息等均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2)支持IP单播的方式查看视频流,支持转发组播视音频流。

7.5.5 语音功能

1)支持林区前端语音广播;
2)支持平台与林区之间及两个平台之间的双向语音对讲;
3)支持平台内的客户端用户对讲。

7.5.6 远程控制

1)支持对前端摄像机设备进行控制,控制范围包括:摄像机(包括云台、镜头等);
2)可以对摄像机进行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支持用鼠标拖曳的方式控制摄像机的督察方位、视角,实现快速拉近、推远、定焦被督察窗口;
3)选择一幅图像,点击3D缩放按钮,然后点住鼠标左键,在主画面上拉出需要查看的区域,然后松开左键,球机的云台就会自动定位到所拉的画面区域,方便用户快速直接的进行云台的定位;
4)支持对有预置位的摄像机添加、删除、修改、调用、查询预置位的操作;
5)能对云台摄像机或球机多个预置位、多条巡航线路、多个巡航方案的进行设定,可以设定在不同的时间段执行不同的巡航方案;
6)可以对摄像机设置长时间驻留的预置位,系统在用户对该摄像机控制操作结束后设定的时间段内,使摄像机回复到默认的监视位置;
7)支持用户权限管理提供优先级划分,高优先级用户可以在低优先级用户使用时获取控制权,低优先级用户不能再使用,同级别的用户满足先到先得的原则获得控制权;
8)支持对管理的设备进行远程升级、重新启动、参数配置等控制;

7.5.7 报警管理

1)实时接收前端设备发送来的报警信息,多林区同时发生多点报警时,报警信息不会丢失;
2)所有报警信息在报警管理窗口均可以实时显示,显示的内容包括日期时间、设备名称、报警类型等信息,所有报警信息均可以进行手动确认;
3)当林区发生报警时,应实时弹出报警画面,并且按照策略进行联动,包括报警录像、PTZ联动、报警输出、电视墙关联操作、监控客户端关联操作、短信通知等关联操作,手机客户端可以打开当前报警录像进行查看。
4)所有报警信息及确认信息(包括确认时间、确认节点、确认用户等)应自动保存,均可实现历史查询、显示、打印和输出。
5)所有报警信息会自动汇总,可以根据每月、每年或任意自定义时间进行导出,以这部分信息作为考核服务人员的绩效。

7.5.8 电子地图

1)支持在地图上直接对摄像机等设备进行管理;
2)支持增加、修改和删除电子地图的图层,并可进行切换,具有超级链接功能;
3)支持对地图进行放大、缩小和漫游;
4)支持报警事件联动,可以图标闪烁、弹视频窗口等。

7.5.9 权限管理

1)用户权限配置分为三部分:用户、部门、角色,不同用户可以设置所属部门和隶属角色,相关操作时根据优先级提供优先级高的用户优先使用权利,用户权限可以在线进行授权、转移和取消;
2)权限配置可以针对功能进行授权,比如有没有控制云台摄像机的权限,也支持针对数据的授权,比如有没有回放录像文件的权限;
3)支持通过权限管理划分责任区域用户,通过不同的责任区域用户来检查责任区的在线和离线;
4)支持通过权限管理分配责任区用户只对该责任区域内的设备拥有权限,实现责任区域的视频、报警及统计信息的分区分流;

7.5.10 安全管理

1)支持对用户登录、操作应进行权限查验;
2)系统所有重要操作,如登录、控制、退出等,均应有操作记录,系统可对操作记录进行查询和统计,所有操作记录具有不可删除和不可更改性;
3)系统保存的所有重要数据,包括用户信息、报警信息、操作记录、日志等,不可删除和不可更改。

7.5.11 系统管理

1)支持多种日志:操作日志、报警日志、系统日志,通过人机界面可以查
询和导出;
2)通信监视 
通过专门的网管服务器实现对系统内各个节点的通信状态进行监视;
同所有接入系统通过心跳信息进行保活,获取各接入系统的在线状态。
3)配置管理
a)前端系统远程配置 
可以统一对前端系统的参数进行设置; 
可以对林区所有摄像机的预置位信息、预置位巡航轨迹、摄像机轨迹录制等进行配置;
通过权限管理设置巡检用户具有查看其所辖区域的服务督察录像数据权限;
可以实现对前端系统的OSD显示位置、字体及大小和颜色进行设置。
b)平台配置
有专门的配置客户端,对系统内的各种网络参数、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支持应用集群和双机热备的管理和配置;
支持自动切换、故障切换两种方式的应用集群配置;
有专门的配置客户端,实现录像、报警、系统资源的设备和管理;
由于故障切换或者手动切换以及相关的参数设置都会产生事件日志信息进行记录。
4)资源监视
a)平台资源监视
支持以表格的方式将系统内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性能数据进行展示,包括CPU使用率,网络负载率,内存使用率,存储空间使用率等信息;
支持对系统内部各个服务器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并统计相关信息,能识别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故障以及相应的故障类型并进行告警,如交换机故障、服务器故障(如CPU负荷率过高、硬盘错误或容量超限、操作系统非致命错误等)等可检测的设备故障等;
b)前端系统资源监视 
支持对各个前端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7.5.12 报表管理

1)报表数据 
a)支持将历史报警数据和相关统计信息输出成报表;
b)支持将各类摄像机可用率等信息输出成报表。
2)报表类型 
支持下列报表方式: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及年报,报表的生成时间、内容、格式和打印时间用户可以自行输入并保存在报表中。
3)报表调用
支持对报表数据导出成EXCEL文件格式进行保存。

7.5.13 Web配置及监控

1)WEB配置客户端可以实现系统资源的配置,支持对WEB用户进行统一的权限设置和管理; 
2)WEB监控客户端可以实现视频信息的监控,支持历史报警信息的检索、回放;
3)支持主流的网络浏览器,控件可以自动下载和升级; 
4)支持200人以上的并发访问能力,在并发访问人数达到上限后,可以根据优先级将低优先级用户自动断开;
5)WEB客户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平台。

7.6 平台性能参数

1)单台流媒体转发设备可同时转发的视频信号的数量不低于200路;
2)单台客户端可同时显示实时画面的数量不低于16路。
3)平台最大可接入前端摄像头数量:不低于5000个。
4)平台最大可接入的并发客户端数量:不低200个。
5)平台支持同时登录的最大用户量:不低于200个。

案例搜索
合作联系
010-82872655
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