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建设智慧城市,要切记这些原则
时间:2019-10-08 15:53来源:经济观察网

智慧城市较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其在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自此,全球开启智慧城市建设热潮。

尤其近六年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爆发,也开启了智慧城市的新阶段,很多国家更是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发展战略规划。

就中国来说,自2012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总计5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城市总和。

中国在这几年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出哪些经验与教训?如何更好地进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个阶段?无论从理论或实践的方面,这些都对全球的智慧城市进程有着特殊的参考意义。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上做了关于建设智慧城市要遵循五大原则的演讲。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受邀参加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认识。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向5G时代迈进,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移动通讯在内的五大现代信息科技构成的“大智移云”基础平台正在渗透、颠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颠覆性?主要在于“大、智、移、云”基础平台实际存在全空域、全流程、全场景、全解析和全价值“五全特征”。

所谓“全空域”是指:打破区域和空间障碍,从天到地,从地上到水下、从国内到国际可以泛在的连成一体;所谓“全流程”是指:关系到人类所有生产、生活流程中每一个点,每天24小时不停地信息积累;所谓“全场景”是指:跨越行业界别,把人类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为场景全部打通;所谓“全解析”是指:通过人工智能(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断,预测人类所有行为信息,产生异于传统的全新认知、全新行为和全新价值;所谓“全价值”是指:打破单个价值体系的封闭性,穿透所有价值体系,并整合与创建出从未有的、巨大的价值链。

这五全的信息在与工业制造相结合时,就形成工业制造4.0;与物流行业相结合,就形成智能物流体系;与金融结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当然,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就能形成智慧城市,能够提高城镇化质量、有效缓解“城市病”、创造高品质生活,从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方向是无可争辩的,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以五全信息为支撑,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城市发展方式。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有五个原则应该遵循。

第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要从基础性根本性层面思考智慧城市建设,站在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人口、土地房屋、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就业岗位等方面的要素供给上,做好结构性平衡,实现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

第二,循序渐进、分步建设。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城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步,首先让城市的物能说话,其次让物与物之间能对话,再次让物与人能交流,最后让城市会思考。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城市,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2.0版是网络城市,就是通过网络将数字化的城市要件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共享;3.0版是智能城市,就是在网络传输的基础上实现局部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收费、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4.0版是智慧城市,就是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到了这个版本,智慧城市才算基本建成。这四个版本,前一版是后一版的基础,但又不是截然分开、泾渭分明,要循序渐进,切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第三,自上而下规划、自下而上建设。一般而言,对微观世界、具体事务要以系统论的思维去操作,对宏观世界、抽象工作要以控制论的方法去思考。智慧城市是一个的庞大工程,其建设的内在逻辑,应该是将已有共识、已能看准、已可操作的理念、模式、方法进行自上而下的规划,形成清单化的施工图纸。但是,更多还没有共识、还看不清楚、还不易操作的工作,只能是自下而上,成熟一个推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也就是说,要按照现实需求,区分轻重缓急,逐一构建城市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智慧子系统,如智慧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等,先把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搭好,再添砖加瓦、封顶竣工,这样才能根基深厚。

第四,市场化、企业化、平台化推进。好的智慧城市建设,意味着高效率,能够产生效益,这就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因此,关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智慧项目的开展、建设、研发。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作用在于规划引导、整合资源、开放信息、搭建平台。我们要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市场导向,以网络平台及其受益企业的活动为中心,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决不能仅靠政府力量强推,那往往是缺乏智慧、烧钱而低效的,也容易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第五,智慧城市建设要法制化标准化。智慧城市是复杂系统,也是新生事物,其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要重视标准的引领作用,构建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城市建设标准、信息应用标准在内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要重视维护安全底线,切实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和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要打破“信息孤岛”,出台鼓励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共建共享的政策措施,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